刘德福在帽儿山北药花海园区查看作物长势。
“以前村里几乎都种玉米,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00元;如今种平贝,每亩地净收益2.5万元,是种玉米的80多倍。”尚志市富民村村民王洪,如今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红利。
近几年,哈市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,一些农户转向北药种植。随着北药收购价进入上行通道,今年平贝收购价更是创近5年新高——干平贝收购价甚至达到了140元/公斤,收益是种玉米的十到数十倍。
事实上,在尚志市等北药集中种植区,北药套种模式直接促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。而花海为媒,甚至串联起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……
市场红利 种一亩平贝最多收入3万元
年初,原价7美元一瓶的川贝枇杷膏在美国被卖到70美元,售价飙升10倍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。背后则是,今年以来我国中成药价格快速上涨,主因是原料涨价。冰城北药种植效益随之迎来爆发期。
以鲜平贝为例,其收购价已从低点的二十几元涨到了50元/公斤,干平贝的收购价甚至达到了140元/公斤,创下了5年来新高,一亩平贝最多收入3万元。
平贝是川贝的近亲,与川贝一样具有止咳平喘功能。但生长于南方的川贝栽培难度大,每公斤价格涨至两千元以上。而与川贝同属百合科的平贝,在药用功效上与川贝相似,平贝替代川贝入药成为一种趋势。
眼下,其他北药品种,如五味子价格涨到了约160元/公斤(干),每亩种植收入高达2万元;而赤芍的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8元,每亩年平均收入也在三四千元。此外,像桔梗、黄芩、射干等药材品种价格也都持续走高。其中桔梗涨幅翻倍,由低点的12元/公斤涨到28元/公斤,黄芩从10元/公斤涨到16元/公斤,涨了60%。
尚志市中药协会会长刘德福分析:国内中药材涨价潮传导至北药,是冰城北药收购价上涨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哈尔滨肥沃的寒地黑土生产的药材有效成分更高,高品质维系了高价格。他告诉记者:“同样的平贝和五味子,尚志产的每公斤就比吉林产的贵4至6元。”
增收增效 北药套种粮食土地效能翻倍
在尚志市鱼池乡,北药种植成了农民增收的“摇钱树”。种植大户张伟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种五味子一亩地产量150多公斤,目前市场上干货收购价每公斤140多元,我这100亩地一年毛收入就是两百多万元,是种玉米收入的十多倍”。
“从当前市场价格上看,不同品种北药种植的收入是种玉米的十到数十倍。尚志作为哈市北药主产区,目前北药种植面积达6万亩,年产值2亿多元,平均产值至少是种玉米的10倍以上。”刘德福说,药材的生长特性与粮食作物不同,很多北药品种都能套种其他作物,如平贝可与黄豆套种;防风和柴胡等药材则能与玉米和黄豆套种。
尚志市帽儿山富民村,由于海拔高地温低,这里玉米亩产只有500公斤左右,是其他地区的一半,净收只有300多元,如今种平贝每亩地收入2.5万多元,是玉米的80多倍。而且,平贝生长周期只有两个月,在种平贝的同时可以套种黄豆、玉米或者蔬菜,一亩地种这些作物的收入至少400元。
北药套种模式不仅让农民增收,更让土地利用率翻倍,进而实现农业效能翻倍。
拉长产业链 北药浪漫花海成景区
从帽儿山北侧向下俯瞰帽儿山花海园区,五颜六色的花海奇观让人震撼。这里不仅成为帽儿山旅游的新地标,也是冰城北药产业进化出的三产融合新样本。
这片花海园区实际上是面积500亩的北药种植基地,这里种了赤芍、白芍、桔梗、石竹、射干、平贝、黄芪、石竹、蒲公英、五味子等十多种中药材。多数中药材都开花,对不开花的药材,园区人工套种观赏花卉。加上不同中药作物的花期不同,这500亩园区从夏季到秋季都能观赏到花海景观。
借助阿什河漂流源头这一优势,园区又开发了帽儿山漂流。旺季时,两个月接待的漂流游客就达12万人次。就这样,北药种植以花为媒介高强度地连接起旅游产业,从而催生了“三薪农民”。
“我现在一个人赚3份钱,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药材,5亩地保底收入每年2500元;同时,每年4到9月,又在合作社里出工,每天工时收入100元,我家4口人,一年仅出工收入就8万多元;年底时合作社把卖药和旅游总收入的25%拿出来给我们分红。”富民村村民王洪告诉记者,如今全村有64户人家以带地入社形式,加入帽儿山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,平均每户年增收达2万元左右。同时,帽儿山近百家餐饮民宿生意也被带火了。